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八章中说: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处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水滋润万物,却不与万物相争,而是甘愿宁可停留在最低洼、最湿润的地方,所以最靠近道。
这一生,想要的工具有许多,想去的地方也很远。可是如果每样工具都去争取,并不是一件好事。周幽王为了博尤物一笑,狼烟戏诸侯,虽然心满意足,却也失了诸侯的信任,最终国破身亡。
唐玄宗为了讨尤物欢心,不惜劳民伤财,留下了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的笑谈,商纣王为了博得妲己的欢心,扩建宫殿,劳民伤财,终日着迷酒池肉林,终将山河就义。争,差池,那么是不是就应该不争呢?不争,也差池。在自然界中,大鱼吃小鱼,小鱼吃虾米,弱肉强食,这是自然界的生存纪律。
人类,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,固然也遵守这个规则。有一个寓言故事说,一个懒汉,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,平时都是妻子照顾他。有一次妻子要出远门,畏惧他饿着,就烙了一个很大的饼,中间掏了一个大洞,穿过他的脑壳,套在他的脖子上,这个饼很大,足够他吃十天半个月的。
做完这一切,妻子就放心地出门了。等到妻子外出归来。发现懒汉躺在床上一动不动,一探,早已气绝,再看脖子上的大饼,只少了嘴巴够得着的地方,其他地方都没动。
这个懒汉懒得头都不愿意动一下,只吃了他嘴巴够得着的饼,最终被活活饿死了。争,也差池,不争,也差池。水,之所以几于道,是因为它 “善利万物”而不争。水为什么会“善利万物”呢,这是它的天性,是自然界的纪律,事物生长的一定。
当我们要“争”一件事的时候,应该像水一样,思量的不是争或不争,而是遵循事物生长的纪律。遵循事物生长的纪律。是不要盲目的去做事,不要激动的去做。
而是要思量自身的条件,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。好比历史上的“千古一帝”秦始皇能统一天下,是因为他有几代先贤的努力,商鞅变法打下了综合混一的强大基础,张仪的连横之策破解了六国的合纵,范雎的“远交近攻”之策。再加上白起,王翦,司马错等一批拥有卓越军事才气的将领,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条件,他才统一的天下。
要说统一天下,其他六国的君主也一定有这个想法,可是他们没有秦国所具备的条件,所以也只是梦想而已。我们应该像水一样,顺应事物的生长纪律,实事求是地做出决议,走适合自己的路。
本文来源:国外正规买球app-www.collegesportsexposure.com
Copyright © 2004-2022 www.collegesportsexposure.com. 国外正规买球app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95792220号-5